• 首页
  • 关于麦哲
  • 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
    • 产业地产
    • 特色小镇
    • 产业特区
    • 产业新城(区)
    • 产业老城(区)
  • 产业规划
    • 产业专题
    • 产业地图
    • 建筑规划
    • 十四五规划
    • 可行性研究
  • 产业培训
    • 产业讨论会
    • 产业考察
  • 产业招商
    • 园区招商
    • 企业服务
  • 产业资本
    • 投资顾问
    • 产业基金
  • 产业洞察
  • 产业动态
  • 经典案例
  • 加入麦哲
  • 首页
  • 关于麦哲
  • 园区规划
  • 产业规划
  • 产业培训
  • 产业招商
  • 产业资本
  • 产业洞察

产业动态

重磅发布!2025中国数字经济强市发展指数

时间:2025-09-26

麦哲中国隆重推出《2025中国数字经济强市发展指数》,本报告紧密响应数字中国建设要求,立足数字经济发展科创驱动核心,以2024年指标数据为基础,选取32个重点城市(副省级城市以及万亿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搭建起兼具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综合评估框架,从数字经济整体规模、数字科创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基础设施5个一级指标及22个二级指标构建综合评估体系,整合官方统计数据、企业披露信息及行业研究成果开展量化分析,全面呈现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20250926封面图片.jpg

01 北京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各梯队发展差异显著

北京凭借80.2分的成绩在众多城市中一骑绝尘,荣膺中国数字经济最强市。在整体规模、数字科技创新以及数字产业化推进三大关键领域,北京展现绝对领先优势。上海紧随其后,位居第二,尤其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上海成效显著,其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深圳位列第三,在数字经济规模、数字产业化以及数据基础设施等多方面都实现稳步发展。成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突出,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西安在数字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仅在北京之后。纵观整体态势,北京综合实力在全国独占鳌头,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头部城市在数字经济不同领域各有千秋。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城市间差距较为明显,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20250926图片1.png

图:中国数字经济强市指数综合排名

北京近年来积极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持续优化人才引进与金融支持机制,在数字产业要素集聚方面成效凸显。依托系统性、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北京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与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加速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为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在数字经济规模、数字科创竞争力,数字产业化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维度保持全国领先,是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和战略高地。

上海推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重要使命,也是激活城市内生动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上海正以数字产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新高地,为城市能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上海坚持协同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数字消费能级,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2024年上海产业数字化指标达到76.6,排名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始终保持领先态势。

深圳作为我国科技创新领域重要动力,数据基础设施与数字产业化成效亮眼。近年深圳积极把握“双区驱动”重大历史契机,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全域整合与共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经济稳健增长,科技创新动能不断释放,数字竞争力稳步提升,目前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三。

杭州已构建起行业类别相对完备、优势产业鲜明突出的现代数字产业体系,凭借扎实的产业根基、领先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开放的创新生态环境,系统构建未来产业竞争力,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和发展高地,在有力的政策支持及前瞻性的未来产业布局推动下,杭州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显著,综合排名第四。

广州的数字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和综合算力水平均位列全国前列。广州数字产业基础雄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发展迅速,明确提出强化高性能算力体系布局,推动超算、智算协同发展,构建面向行业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在数据与算力领域的领先优势依托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广州中心、广州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等重要平台持续巩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五。


02 北深上杭整体规模居前列,深圳数字核心产业占比突出

数字经济整体规模方面,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五座城市表现突出,位居全国前五。

北京以94.0分的高分位居全国数字经济规模实力榜首,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名列前茅,在全国数字经济企业500强的数量上超过了深圳和上海;深圳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众多城市中遥遥领先;上海排名第三,尽管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以及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稍显落后,但上海全国数字经济企业500强数量仅次于北京。杭州数字经济增加值和数字经济企业500强数量相对较少,受益其数字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高,整体排名位居第四。

 20250926图片2.png

图:整体规模子指标综合排名

03 北京数字科创力遥遥领先,西安创新立市成效凸显

数字科创力方面,北京、西安、上海、武汉、南京五座城市表现突出,占据全国前五席位。全国32个主要城市的数字经济科创竞争力指数平均得分为18.3分,其中有12座城市的得分高于平均分,其余城市数字科技竞争力相对较弱。

北京数字科创力指数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借助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坚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地和高端人才聚集地,目前已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科研城市首位。从数字科创力指标来看,北京在国家级科技奖项(高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及技术合同成交额等维度均位列全国第一,俨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新高地。

西安数字科创力指数排名第二,创新立市为核心战略落地成效凸显。作为带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极,西安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构建“科学—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与产业化应用,打造丝路科创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支持科技创新“三项改革”提质增效,巩固扩大秦创原创新成果。2024年西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5.56%,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00亿元,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连续实现每年百亿元规模的稳定增长。

武汉是我国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枢纽城市,数字科创力排名第四。依托体系完整、保障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武汉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的创新发展格局,打造长江经济带数字创新高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勇攀高峰。目前武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60万家,与杭州相当且高于广州,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排名全国第三,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20250926图片3.png

图:数字科技创新力子指标综合排名

04 北京数字产业化实力最强,深圳人工智能颇具特色

数字产业化方面,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庆位列前五。

北京凭借75.1分的优异成绩稳居全国数字产业化综合实力榜首。当前正不断深化“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进程。通过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动能强劲、算力保障多元、数据供给海量和应用场景丰富的综合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软件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北京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排名全国第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数量高达100个,占据全国近一半比例。

深圳数字产业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以数字产业化为主线,深圳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硬件产品集群,构筑富有吸引力的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地。2024年度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与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数量排名第一,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设施、突出的研发能力,“AI+制造业”已成为深圳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

 20250926图片4.png

图:数字产业化子指标综合排名

 

05 上海产业数字化持续领跑,杭州电商优势推动赋能

依据产业数字化指数的最终得分,可将全国主要城市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50分),包括上海、北京2座城市;第二梯队(30-50分),包括杭州、成都、广州、济南4座城市;第三梯队(20-30分),包括苏州、深圳、青岛、宁波、天津、南京6座城市;第四梯队(≤20分),包括武汉、佛山、重庆、西安等其他城市。

上海在产业数字化应用领域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自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以来,上海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集成应用,打造一批行业级和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积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产业生态,推动国有企业、中小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支持“工赋链主”协同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在系统政策推动下,上海持续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数排名第一,5G工厂数量排名第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网络零售额、网络零售百强企业数量均排名第一。

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在产业数字化发展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纵深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持续强化电子商务创新引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2024年杭州网络零售额指标排名全国第二,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未来杭州将进一步推动数字赋能实体制造与服务升级,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贸易中心。

 20250926图片5.png

图:产业数字化子指标综合排名

06 北京基础设施成效显著,成都智慧蓉城算力强引领

从指数结果不难看出,北京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最为显著,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数量和5G基站规模均为全国第一。

北京在数据基础设施发展方面整体水平稳居全国第一,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表现突出。建立了覆盖广泛的5G网络和高速光纤网络,持续加快“万兆光网”、车联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部署,实施算力互联互通调度和服务平台等新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夯实数据密集型应用的基础底座。从指标来看,北京累计建设5G基站13.39万个,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也具有显著成效,2024新增智算中心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成都数据基础设施坚持以“智慧蓉城”建设为引领,完善的宽带和5G网络体系为数据高速稳定传输提供有力支持,天府智算中心作为西部首个跨地域多元融合算力中心正式投运,全面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并构建多元化算力服务体系,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城市级数字基础设施,2024新增智算中心数量位列第一。

 20250926图片6.png

图:数据基础设施子指标综合排名

06 总结展望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强市建设已迈入系统推进、深度融合新阶段,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并广泛渗透至经济社会各领域,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核心驱动力。本报告基于数字经济强市发展指数体系,对全国主要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展开了系统评估。后续我们将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引入前沿工具,完善数据体系,持续迭代指标体系、深化数据资源整合与应用、提升分析模型与可视化能力、强化案例研究与政策建议功能,提升报告系统性、完整性与独特性。本系列报告将持续完善、定期更新,力求准确刻画我国数字经济强市发展进程,为政府决策、产业布局与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撑和洞察参考。


相关信息

重磅发布!2025中国数字经济强市发展指数

从"海之门"到"海之芯”——麦哲中国创始人杨东受邀开展南通市海门区海洋经济专题培训

美泰航海与麦哲公司共商海洋产业合作新机遇

麦哲中国发布《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蓝皮书 2024评估报告》,为上海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建言献策

麦哲公司总经理杨东受邀走进上海交大课堂 深度解析国际竞争战略下的产业突围之道

麦哲中国 海洋经济发展分析项目开题评审会顺利举行

Contact Us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72 7458 6971

服务邮箱:yangd@mckture.com

公司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栖霞路16号富汇大厦C座11层

  • 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
  • 产业地产
  • 特色小镇
  • 产业特区
  • 产业新城(区)
  • 产业老城(区)
  • 产业规划

  • 产业专题
  • 产业地图
  • 建筑规划
  • 十四五规划
  • 可行性研究
  • 产业培训

  • 产业讨论会
  • 产业考察
  • 产业招商

  • 园区招商
  • 企业服务
  • 产业资本

  • 投资顾问
  • 产业基金
  • 逐鹿科技

Copyright 2021-2025 上海麦哲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所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1844号-1

技术支持:逐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