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麦哲洞察】青岛,简称“青”,昔称胶澳,是我国山东省第一大城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国家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青岛市多年来经济发展平稳,是我国万亿GDP俱乐部城市之一,其百年工业历史的辉煌成就为青岛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01 区位交通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下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是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青岛对外拥有流亭国际机场、胶东国际机场、胶州湾跨海大桥、铁路等主要交通要道,对内公路、地铁等交通路网发达,内外交通都十分便利。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青岛同时也是沿黄河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
青岛市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省区位图
02 经济发展
2020年青岛市GDP实现12400.56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22%,增速3.7%,经济发展平稳。在山东省内,超过省会济南长期处于首位;从全国来看排名第十三,事实上,青岛GDP近十年一直排名在全国第十三左右,经济发展似乎陷入了瓶颈期,经济增长速度也逐步放缓,与苏州、深圳等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苏州、深圳等城市近年来民营经济占比不断提高,城市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而位于山东省的青岛虽然也是开放性较高的城市,但依旧受到北方官本位的思想,民营经济相对较弱。
2020年山东省各市GDP排名
2020年中国GDPTOP15城市
03 产业发展历程
青岛的产业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从起飞阶段到信息化阶段,从工业化初期到现代化社会时期,见证了青岛的百年工业历史。
1.1897-1914年:产业肇兴阶段
1897年,德国侵占胶澳(青岛地区昔称胶澳),不断挖掘青岛优势海港资源,1899年青岛港动工,成为近代青岛航运发展的起点,也为青岛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2.1914-1949年:轻纺崛起阶段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利用优越的基础设施和内地廉价资源,开始大规模实施资本输入,同时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夹缝中顽强抗争。日商在青岛设立日本青岛太阳鞋厂、青岛铃木丝厂等,青岛开始跻身中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城市,与上海、天津并称中国纺织行业“上青天”。
3.1949-1978年:体系形成阶段
1949年青岛解放,新中国成立,青岛在轻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调整,涌现出一批如青岛铸造机械厂、石油化工厂的重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4.1978-2010年:工业腾飞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和品牌战略的实施,青岛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海尔、海信、澳柯玛等,成为中国品牌之都,初步实现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制造业的飞跃。
5.2011年-至今:蓝色畅想阶段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迎来重大历史机遇。轨道交通高速列车不断刷新时速记录、海信“信芯”取得新突破、新能源汽车研制成功等,青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行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
04 产业发展成效
历经百年工业发展,青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十三五”时期,青岛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区主引擎作用凸显,“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
在产业体系上,2018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青岛构建支撑经济率先转型的“956”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青岛市“956”产业体系
在产业布局上,依托国家和升级开发区、高新区、国际招商园区和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形成了龙泉—姜山、上合—高新区—南村、董家口三大产业组团,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青岛市产业发展三大组团示意图
在产业结构上,近十年青岛市产业结构变化明显,从二、三产均衡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主导的发展格局。2020年,青岛第一产业增加值425.4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361.56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7613.59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比例为3.4:35.2:61.4。
青岛市三产结构近十年变化
05 成功要素小结
青岛港地处渤海湾经济圈,位于亚欧、亚美和亚澳三大国际主航线,是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海陆交汇地带,在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群中处于枢纽地位,是中国沿黄流域最大的出海口,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枢纽港,拥有国际一流的港口设施;与韩国、日本等隔海相望,国际交流便利,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青岛港口国际区位图
青岛市政府先后发布关于产业发展各项政策以及各项政府基金支持青岛现代产业高速发展。为支持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现代产业精准招商,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以来,青岛市先后出台了共计212条政策。2021年青岛在第十五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上获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榜单第六名,且连续多年获评中国最佳政府引导基金。
青岛率先在全国闯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特色发展道路,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品牌之都”。 截止目前,青岛拥有海尔、青啤两个世界品牌,68个中国名牌,644个山东品牌,各类品牌数量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一个企业的诞生与发展由城市的资源与环境成全,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则有赖于企业的持续壮大。青岛市政府主导品牌发展,助力海尔、海信、青啤等企业走向世界,借机引入国内外优质企业及技术平台,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名副其实的品牌之都,工匠之城!
本文为原文节选,阅读全文请关注麦哲后续发布的《全国万亿俱乐部城市产业研究》书籍
麦哲中国:国内产业全程服务第一选择。
麦哲中国是国内最早从事产业培训考察、产业尽职调查研究、产业咨询、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投资等专 业服务的机构,是国内的产业全程服务商。
麦哲中国为国内各级政府、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地产投资者等客户提供政府产业培训考察、产业调查研究、产业规划、区域战略咨询、产业新城战略定位、产业园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开发模式和开发策略、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基金等业务。在多年的专业服务实践中,和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有长期战略合作,拥有丰富的知识案例库、互联网产业平台、产业企业及运营数据库、产业研究院等,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产业全程服务。
麦哲团队均来自国际和国内的一流公司,拥有全球产业视野和国内产业深度,公司先后负责了上海、西安、苏州、杭州、南京、合肥、厦门等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负责了张江科学城、上海科创中心(临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陕西秦创原和西咸新区、广东自贸区横琴新区等产业战略定位咨询,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贡献专业力量。
麦哲中国产业全程服务商,业务咨询 杨先生 联系电话:17274586971。